新闻中心

新闻分类:

中国制造2025获政策力挺 工控国产化迎机遇

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下一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等瓶颈制约。

因地制宜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区,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支持在政策和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形成智能制造创新氛围和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区域。

机构指出,智能制造大背景下,产业升级以及新兴行业的发展将会拉动工控产品需求。目前我国工控行业整体化国产化率较低,且中低压变频、伺服和PLC(可编程式逻辑控制器)等主流产品国产率更是低于30%。未来国产品牌有望依托其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抢占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关概念股:

信捷电气:需求增长叠加进口替代,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2016年平稳增长,公司2016年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16.82%;实现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23.26%。公司核心产品PLC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5.64%,毛利率稳定在57%的较高水平;人机界面收入8761万元,虽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过去三年产品平均价格持续下降,公司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加强成本控制,2016年毛利率小幅提升至35.16%;伺服系统产品收入773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3%,毛利率随自制电机规模扩大及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增强而有所提升,由2015年的28.16%提升至30.62%。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实现收入9036万元,同比增长39.14%;实现归母净利润2492万元,同比增长40.19%。

需求增长叠加进口替代,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PLC是控制系统的“大脑”,技术壁垒高,软件是核心;公司以小型PLC产品为主,主要面向OEM市场,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在不技术醇熟的欧美、日本和台湾厂商竞争中,占据国内约5%的市场份额,实力彰显;公司本地化服务优势明显,推出定制化产品的速度优于外资品牌,市占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公司今年将推出中型PLC、高性能伺服驱动器等新产品,打造“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伺服变频等运动控制部件+机器规觉等检测部件+机械臂”完整产品线,并重点布局包装机械、数控机床、玻璃机械、木工机械、纺织机械等行业领域。经济底部复苏,工控市场回暖确定性强,将带动公司产品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国产品牌崛起,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明显技术提升,进口替代的进程在加快。公司重规新产品开发,2016年研发投入2632万元,占营收比重7.45%;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31.52%,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具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解决下游客户痛点:国内工业转型升级政策持续加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突破DCS、PLC、SCADA等工控自动化行业关键产品。公司以小型PLC为核心,横向拓展伺服控制系统和机器规觉系统成效显著,已具备为客户提供工控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国内工控自动化下游行业多而散,国内人力成本提升,客户自动化升级改造意愿强烈但同时又受制于自身集成应用能力弱,因此对自动化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及系统实施商的集成能力具有明显依赖。公司PLC品牌在国内知名度高,从零部件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角色转变,将明显提升下游客户产品应用体验,提高实施效率,更贴近客户解决痛点。同时,公司在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还将带动伺服系统和规觉系统等核心部件的收入;随着新产品投入市场,销售量增加的同时产品性能和质量将进一步得到验证,为新产品迭代和软硬件稳定性提高提供支持。

投资建议:预测公司2017-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2亿元、6.51亿元和:8.75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28、1.68和2.17元。

汇川技术:通用工控需求强复苏,新能源车待业绩释放

受益下游需求复苏,通用工控业务推动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公司2017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同比增长37.73%;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同比增长23.54%。一季度整体毛利率为46.57%,较2016年下降1.55个百分点。收入继续维持高增长主要源于通用工控类及轨道交通牵引类业务延续高增长;毛利率水平下降源于一季度研发投入(管理费用1.84亿)继续增加有关。

继续受益下游复苏,通用变频器、伺服、PLC延续高速增长:工控下游行业延续2016年三季度复苏,2017年第一季度通用变频器、伺服、PLC及HMI分别销售2.15亿、1.33亿、0.33亿,对应同比增长75.86%、105.88%和96.25%。按照行业分类,公司智能装备&机器人销售数量同比增加62.36%,订单金额同比增加60.41%。工控下游应用,一方面传统行业智能自动化升级;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出现,如变频空调、锂电等,派生需求带动公司通用变频、伺服、PLC等板块收入快速增长。

新能源车暂受政策调整影响,二季度物流车、客车将陆续释放业绩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影响一季度销量,宇通客车销量下降50%。公司宇通以及客车出货季节特征影响,一季度销售实现0.44亿元,同比下降38.35%。公司目前主要为客车供应电机电控产品,宇通是公司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约80%,同时共计也积极寻求其他客车客户,预计客车销量会在三、四季度放量。

2017年公司将重点开发物流车市场、布局乘用车市场。目前已经跟进一些物流车企,预计二季度开始释放业绩;乘用车目前订单规模较小,公司与东风、吉利、奇瑞、北汽等车企均有接触,预计2018-2019年将是乘用车释放业绩阶段。

轨道交通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46%,公司积极拓展新市场:一季度轨交业务交付兑现收入0.46亿,同比增长146.41%。经纬轨道一季度末在手存量订单5.56亿,在手订单充足。其中去年签订的苏州3号线工程约4.26亿的订单还未开始交付。

公司在轨交业务方向拓展苏州、深圳之外市场积极性很高,子公司经纬轨道一季度引入自然人投资者庄仲生(现任咸阳现代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以期借助其在轨交领域的资源和力量,在2017-2018年之间,在苏州、深圳之外的国内城市获得至少一条完整牵引系统订单。

预计公司2017-2019年实现净利润12.09亿、15.12亿、18.43:亿,同比增长29.83%、24.95%、21.94%;对应EPS0.73、0.91、1.11,P/E33倍、26倍、21倍。

新时达:传统电梯业务承压,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加快

新时达公布2016年年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7.27亿元:同比增长80.9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71亿元,同比下降9.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下降10.26%,实现每股EPS0.28元。

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类产品业务发展迅猛: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业务2016年营收17.46亿元,同比增长397.26%,该业务占比公司总体营业收入首次突破64%,实现2016年初提出的公司总体营业收入过25亿、机器人与运动控制业务营收“翻两番”的目标均已完成,自产机器人本体产品的销量突破800台。

机器人业务营收增长的主因是2016年收购会通科技100%股权及晓奥享荣49%股权,会通科技在国内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下游应用客户超过7,000家,且与公司的的目标客户高度一致,有助于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晓奥享荣和子公司上海新时达于2016年2月,在昆山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负责运营智能化机器人柔性工作站和汽车智能化柔性焊接生产线生产项目,以此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打造的“关键核心部件—本体—工程应用—远程信息化”完整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显成效。2017年公司提出的经营目标为:总体营业收入力争突破30亿元,来自机器人与运动控制产品业务的营业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自产机器人本体销量力争“翻一番”,突破1600台,成为自产机器人本体的内资数量领军企业。

电梯控制类业务面临行业调整,着力变频器细分业务扩张优势同转向存量市场:2016年电梯控制类业务营收4.76亿,同比下滑15%,主要由于下游电梯整机市场进入调整期导致销售下降,从而导致电梯控制成套系统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低于预计效益,但公司在电梯控制系统产品的行业龙头地位并未发生变化。

2016年公司的“KeyPanel操纵箱系列”已准备进行市场推广;“新时达Gateway”项目在2016年7月正式发布推广到市场;“C7000型标准化控制柜”产品在2016年5月投入市场。2016年公司形成并掌握的CAN工业现场总线通讯技术等核心技术,使公司再次取得了电梯变频器行业的竞争优势。2017年公司将着重提高成熟产品和创新产品制造水平,内部挖潜增效;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整体解决方案、旧楼房电梯改造等市场机遇,逐步将业务目标转向存量领域。


  • 上一篇: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炉新电改“运网分开”明确
  • 下一篇:图说智能——10招通往智造之路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