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分类:

老子的人生“四不”与企业管理之道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我,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道德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面归之。”这句话被认为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最经典论述。老子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历代被认为是最高的统治和领导艺术。其中“不自见,不自是,不自我,不自矜”的老子“四不”是无为而治思想中的精华,是达到无为而治管理境界必备的领导艺术素养。

“不自见,故明”

看待与处理事物时,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的规律,而且作出决策时也应当以局外人的心态出发,不要固执己见,这样才能保持明智的状态,从而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

“不自是,故彰”

凡事要多听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不能单纯以自我思维来看问题和处理问题,要博采众长,不能自以为是,这样才能知晓事物的内在关联,昭彰事物的是与非。

“不自我,故有功”

凡事不要因为一时成绩而沾自喜、自我满足,要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不能自吹自擂、自我炫耀,要内敛、低调,把实现人生终极成功为追求目标,志当存高远,这样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不自矜,故长”

凡事即使取得了期望中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目标,也不能骄傲自满、自高自大。应当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长久保持成绩,最后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曲而全

老子的“四不”集中反映了道家思想中最基本的“曲”的哲学理念。无论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我,还是不自矜,都是在讲一个人生“曲而全”的道理。

领导者即使达到了很高的管理境界,人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都不能处处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能目空一切,不能过分张扬自己的功劳,更不能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做一些违背行为标准的事情。虽然居功至伟、功德显赫,但仍要谦虚谨慎,这样才能圆满,才能使成功伴随一生。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家在成功后逐渐走向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道路,甚至让人惋惜,其原因就是没有遵循老子的“四不”与“曲而全”的思想。成功反而成了失败的催化剂。“四不”与“曲而全”也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精髓。

无为而有为

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让人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老子其实并不反对有所作为,他的无为是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达到有为,而采取无为的心态和谦虚谨慎的哲学理念去处理事情,从而使有为一直延续下去的。

老子主张的是“为而不恃”和“为而不争”的管理艺术。这样的“无为”其实是“有为”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无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功效。所以“无为而治”被看成管理的最高追求。历史上的明君贤臣,无不是无为而治的践行者。

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所谓的无为就是人力本身的无所作为,但制度本身仍运行不违,这才是领导是真为”。所以“无为而治”最重要的是用制度的真为来代替个体的无为,而个体的无为其实是在制度管理下的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自由运行和自由发挥,而不是主观臆断、随意安排。

老子的“四不”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前提和实现的必要保障。它告诫领导者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处理事物的人生理念和管理思想。道家思想推崇的领导艺术很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就是“四不”的思维方式,另一个就是“曲而全”的领导行为。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老子的“四不”是企业家实现成功人生、王者归来哲学思想的法宝。

  • 上一篇:企业在薪酬管理的五个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
  • 下一篇:企业管理的精髓:穷寇勿迫,围师必阙
  • 返回列表